豎屏網絡劇難以擺脫“抖音快手基因”
何熠 2019-04-07 09:18:52
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,豎屏網絡劇的概念開始被熱炒。全程豎屏觀看、生活類喜劇題材、單集體量5分鐘左右、集與集之間沒有關聯,豎屏網絡劇的這些特點中,除了觀看形式上的“創新”,表面看來,似乎與網絡劇初創之際的《屌絲男士》和《萬萬沒想到》有著極高的相似度,然而兩者的誕生語境卻又完全不同。
《屌絲男士》這樣的網絡劇是從“劇集”這一概念演化而來的,當時的視頻平臺對于投資大制作的網絡劇還未有如現在一般的自信,所以小成本碎片化的網絡段子劇就成了流媒體的試水之作。而如今,豎屏網絡劇的集中推出,則發酵于抖音和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,不同于流媒體劇集的橫屏觀看,抖音和快手的用戶的觀看習慣就是豎屏式的,它更生活化更平民化。所以越來越多的up主在制作視頻生活類短視頻時,也開始將“講故事”這一因素明確植入進這些短視頻中,開始制作越來越多的豎屏網絡劇。
《2018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》中提到,熱門短視頻應用用戶規模達到5.94億,短視頻用戶占據網民規模的74.1%。視頻網站看中了“豎屏”的巨大影響力,自然不可能放棄這塊令人眼饞的肥肉。愛奇藝在去年播出了第一部豎屏網絡劇《生活對我下手了》,這部短劇集在每一集的故事中采用的幾乎都是單一場景,矛盾沖突在一開始就快速構建起來。以這部劇為研究案例可以發現,比起幾年前的網絡段子劇,《生活》在單集限定的時長中有了更為豐富的劇情設計,但就整體的夸張表演風格與對社會現象的戲謔諷刺而言,與過去的碎片段子喜劇并沒有實質差異。而流媒體網站為何對這一形式如此情有獨鐘?
上個月下旬,網絡上傳出過“限古令”政策,多部本來已經定檔的古裝電視或網絡劇紛紛面臨著延播命運。這些古裝劇集,不乏如《長安十二時辰》《慶余年》《三生三世枕上書》等大型IP改編之作。雖然此后,限古令政策有所松動,但整體而言,古裝網絡劇集在今年勢必受到政策的限制。例如,原定于去年七月份在央視播出的《天下長安》在臨播前突然宣布撤檔消息,至今依然沒有傳出重新上線日期。除了政策上的審查之外,藝人的道德水準對于一部未播劇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。大型古裝電視劇《巴清傳》在范冰冰事件的影響之下,距離播出遙遙無期。一部古裝劇集,投資體量大、制作周期長,在這個過程中,也會面臨許多的偶發因素,太多的影視公司因為一部古裝劇項目而折戟。
在這種受限的環境條件下,視頻流媒體將制作重心轉移到低成本、開發周期短的小制作再適合不過。按照網絡劇正常的發展走勢,我們本應該能看到更多在題材和類型上深耕的多元化類型劇集,不斷探索劇集發展的邊界,但按照目前的情況,這種做法顯然風險成本太高了。
然而豎屏網絡劇是否真的能成為撬動流量的主力軍?當初視頻網站大力發展網絡劇,正趕上為視頻網站付費會員拉新時。長篇網絡劇體量適中,題材符合觀眾口味的話,就能夠擁有足夠的用戶粘性。然而這種豎屏網絡劇因缺乏劇情上的關聯性,時長短小,它的用戶場景更像是隨機性和即時性的。也許,這些豎屏網劇倒是能夠強化許多up主的帶貨能力。
豎屏網絡劇,首先最要問的是,當下的劇集故事如果用橫屏的方式展現的話,會與前者有什么區別嗎?如果沒有區別,甚至傳統的橫屏形式比起豎屏來,在構圖和光影方面更有優勢的話,那豎屏的意義在什么地方?豎屏網絡劇沒有自己的一套視聽語言系統,相反,受制于用戶經年累月的觀看習慣和豎屏本身帶來的構圖上的不便,豎屏網絡劇在故事的表現形式上也處處受限。
就像《黑鏡》推出的特別集激發很多影視從業者想要大力開發互動劇集一樣,豎屏網絡劇也在試圖以一種技術性的手段來革新劇集的表現形式,但無論是哪一種,擺在面前的首要問題是,這個劇的故事真的因為這種手段而變得與眾不同了嗎?
特別聲明: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,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。轉載請聯系DoNews專欄獲取授權。